符合高端MLCC市场应用需求的TEKNA纳米镍粉
物联网,5G和电动汽车技术的蓬勃发展,正在推动具有更高性能和更低功耗的微电子组件的小型化。 多层陶瓷电容器(MLCC)是这些组件的核心,而在材料品质方面对满足高要求的下一代高端MLCC的生产制造的要求会非常高。 尤其是,厚度小于400 nm(0.4 µm)的镍层(用作插入介电层之间的电极)必须由符合详尽规格列表要求的镍纳米制备。(即平均直径为80 nm或更小,呈球形,化学性质可控,团聚程度极低的镍纳米颗粒的浆料 )
Tekna的研发专家在过去30年中开发并不断优化最先进的RF等离子体技术,已开发出一种可在工业规模上经济高效地生产镍纳米粉,为下一代MLCC的制备提供镍纳米粉的工艺并取得了专利。 通过弥补此类材料的全球供应性短缺,Tekna成为开发高端MLCC市场的强力伙伴。
该网络研讨会涵盖了Tekna面向高端MLCC应用的新型镍纳米粉产品系列。
参考
感应等离子体系统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纳米镍制造工艺。 收集的纳米镍具有较窄的粒度分布(PSD),通过FEG-SEM图像分析测量,D50控制在50至100nm之间,D99控制在300nm。 纳米镍还具有很高的纯度(金属含量> 99.9%),非常低的碳含量(<250 ppm)和受控的表面化学性质。 通过TEM和XPS分析,纳米颗粒的表面氧化物层显示为约2-5nm,其中一些产物的NiO(总氧为2-6%)和NiS(总硫为2000-4000ppm)的组成正 如TMA分析所证实的那样,将其掺杂在硫中以提高颗粒的烧结温度。 然后,成功地将这些纳米镍颗粒进行分类(干和湿)。以确保用于MLCC浆料的制备不存在超过350 nm的颗粒。 同时,纳米颗粒显示出在水和溶剂中的高度分散性,可用于制浆,并已成功应用于MLCC应用中。
贾鹿博士:加籍华人,1991年浙江大学化工专业本科毕业,同年加入扬子石化公司从事化工相关技术工作达10余年。2001年留学加拿大后于2005年和2009年在加拿大舍布鲁克大学工程院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,期间一直使用泰克纳的射频等离子体设备进行课题研究工作,主要注重于纳米材料制备及纳米结构涂层生成,对设备使用和新材料开发具有丰富经验。2009年加入加拿大泰克纳等离子体系统公司,负责泰克纳集团亚洲区市场的技术推广工作,在过去的三年中,贾鹿博士一直担任泰克纳集团企业发展部的亚太区项目总经理。